盲目扩张的城市,开始吃苦果了!
熊志 2019-11-25
手机阅读
下载

城市盲目扩张的后果,逐渐开始显现了。

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出发,向西驱车10多公里,便到达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区西区。园区入口附近,几个立柱宣传牌已经泛白,破烂。整个园区内,除了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入驻了几家企业外,只有少数企业在生产中。

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只是一个缩影。根据《瞭望》新闻周刊的调查,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等地的少数工业园区,都出现了企业停产、土地闲置的问题,附近村民甚至重新开荒种粮种菜。

这些有烂尾迹象的工业园,为何被逐渐抛弃?它揭开了城市化的哪些真相?

01

上述报道提到的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,于2012年批复成立,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。到目前为止只有7年的历史,但在热气还没散尽就接近尾声了。该工业园的西区,一共只引入了11家企业,其中3家已停产停建。

同样的现象,在陕西、宁夏等地也同时出现。比如陕西杨凌示范区的工业园区内,占地360亩的一家肉类加工企业大门紧锁;宁夏石嘴山市新兴产业开发区,2010年签约的青年汽车集团至今没投产,300亩公司用地查封二十多次无人接手……

这些工业园区没能走上正轨,原因多种多样。

1574649879972.jpeg

有的是规划标准过高,园区建起来后,当地缺少相应的招商能力,无法集聚到足够多的产业;有的是配套设施滞后,园区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影响;还有的干脆就涉及骗补,企业虚报业绩,拿到土地或者补贴后不投产。

以青年汽车集团为例,它在2010年拿到了石嘴山配套的煤矿,但套现之后并没有投产。这桩陈年旧案,随着不久前南阳水氢汽车风波,再次受到关注,青年汽车集团也因此更加臭名昭著,但对地方的伤害,短期内依旧无法彻底消除。

总的来说,工业园从平地起高楼到接近烂尾,都可以归因于决策失误。

1574411348214.jpeg

说的直白点,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,为了聚拢产业和人气,盲目摊大饼,误以为圈个块地、挂个牌子就可以招来企业,最终还是扭不过市场的资源配置规律,留下一地鸡毛。

这种城市扩张的逻辑,其实远远不限于各类工业园,在新城新区的建设方面,也有不少的高标准建设但依旧人气稀少的案例。

比如2017年,《中国经营报》的记者调查发现,郑州高新区多个2012年批复的产业园区已经停工数年,出现了烂尾的征兆,空置率较高。

相对于郑州高新区,兰州新区无疑更具代表性——它在2012年批复,并且目前是19个国家级新区之一,无论是规格还是定位都很高。但根据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前两年的调查,它的人气同样严重不足,楼盘卖不动,一些小区沦为空城。

02

当然,不管是哪一类的新城新区,短期都是很难快速聚拢产业和人口的,还涉及到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,需要漫长的周期。一般来说,现在看到荒无人烟,以后也未必一定烂尾。

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的这些案例,并不意味着工业园的发展模式是错的。事实上像深圳经济的起飞,就和1979年招商局设立蛇口工业园紧密相关。蛇口的大胆探索,也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。

1574649902060.jpg

在蛇口工业园之外,苏州工业园模式同样广为人知。2018年,苏州工业园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0亿元,占全市GDP的14%左右。它能成为苏州的重要增长极,得益于毗邻上海的特殊区位,也得益于规划建设足够合理,产城结合恰到好处。

也正因为深圳、苏州,乃至上海浦东、天津滨海等地的成功经验,近一二十年间,各地都刮起了一股新城新区的建设风潮。主官大手一挥,一个新区就横空出世,各类高新区、经开区、工业园应接不暇。

2018年3月发布的《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(2018年版)》显示,截至2017年底,全国共有2543家开发区,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,省级开发区1991家,各类工业园区的数量更是超两万个。

各城市乐此不疲地打造新城新区,除了能通过生产要素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,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外,很难说没有政绩和土地财政的两大考量。规划新区、建设新城,没有比它更好的圈地卖地理由了。

不过,绝大多数走上正轨的新城新区,往往还承担着疏解城市中心区职能的任务。尤其是那些一二线城市,中心城区受城市病困扰,可供开发的空间有限,要接纳新增产业和人口,必须得开辟新的空间。

但忽视自身的经济体量和规模,过于依赖这种扩张模式,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隐患。有研究数据显示,2014年我国产业园区整体空置率高达43.2%。空置率过高的工业园,如果后续的招商和配套建设无法跟上,最终恐怕很难逃掉烂尾的命运。

03

为什么同样是城市扩张,同样是通过平地起高楼来打造新城新区,蛇口、苏州、浦东模式复制到其他一些城市就行不通了呢?

营商环境差,招商力度不够,规划不合理,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,都是关联因素。但其实还可以发现,本次报道提到的有烂尾迹象的工业园区,全都位于中西部,并且都是三线外的中小城市。

1574649913164.jpeg

某工业区空置的厂房

这些城市通常面临着两大棘手问题:

第一,产业结构传统老化,对资源、能源型产业的依赖很强,换挡升级的压力巨大;

其二,城市化扩展早已到顶,人口面临着加速流失的局面。

先说产业问题。以宁夏石嘴山为例,作为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,石嘴山曾经的经济支柱煤炭产业,受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影响,早已没有了活力,停产停工的僵尸企业盛行。能被青年汽车忽悠,说到底也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太多,自身没有过硬的招商资本。

平台搭建好了,却招不来产业,这是很多中西部城市都面临的问题。为了不让新城新区变得荒废,让投资打水漂,一些地方只好饥不择食,这导致有些打着高新区旗号的新区,聚集的还是传统的低端产业。

相对于企业,人气的集聚更难。因为企业有土地和厂房,就可以开工生产,但人口的集聚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,交通、教育、医疗等等。

1574649925804.jpeg

过去一二十年间,新城新区遍地开花,说到底还是因为城市化的红利足够,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城,以及新城新区雨后春笋式的出现,二者的时间节点是重合的。城市化高速扩张,新城新区就成了恰到好处的容器。

2018年末,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.58%,尽管和发达国家动不动80%以上的城市化水平相比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但总体上城市化的步伐在减缓。而且这一局面还叠加老龄化提升、出生率下降等问题,可以说,高速城市化的红利已经接近尾声。

市场要素向发达地区的集聚,不会停止。那些发展水平偏低的三四五线城市,自然首当其冲成为被虹吸的对象。此前就有调查显示,2010年到2016年633个城市中,有246个人口密度出现下降,中小城市收缩时代全面来临。

问题在于,对各城市来说,未必会愿意承认产业和人口外流的趋势,增长目标和野心不会轻易停止,仍然采用高起点和高标准规划,为自己设定相对困难的人口增长目标。

以兰州新区为例,它最初被定位为兰州的副城,2020年和2030年的目标人口,分别达到60万和100万。然而统计公报显示,去年年末兰州全市的常住人口才375.36 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2.4万人。这样的人口基数和增幅,自然很难实现增长目标。

没有产业,没有人气,新城新区就是个空壳。烂尾迹象的工业园,出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、宁夏石嘴山等地,并不是偶然,它恰恰是盲目摊大饼扩张的三四线城市开始收缩的信号。